【校長專訪】堅守「學生要教不是罵」與學生共鳴 獅子會中學校長:老師不能誤人子弟
發布時間: 2023/04/14 10:49
最後更新: 2024/09/07 18:12
在職業先修中學出身的中學校長很少見,郭銳涵是其一。踏入知命之年的他,笑說多得在鄉村田野間成長的艱辛童年,造就了他堅強肯捱的個性,即使滿途考驗也一一走過,如今已成為獅子會中學校長。
位於屋邨內的獅子會中學,郭校長直言過半數學生是來自基層家庭,根據他的成長經驗,這個出生卻是「千金難買少年窮」的好開始。他說:「愈無人照顧,愈需要獨立。沒有少年時期的磨練,就無今日的自己,少年時期是影響一世的關鍵。」
艱辛令人成長
他講起艱辛的童年歲月,爸爸在港努力謀生,媽媽帶着他們三姊弟在內地鄉間生活,「功課不用督促,自動會快手完成,總之做完就要做家務雜事。每日做好功課便拿籃子去拾蔗渣,用來當柴燒;每到月尾就要到雜貨店借糧,差不多遊街話俾人知,我屋企很窮。」
艱苦環境確實能令人快速成長,七、八歲的他已在幫忙煮飯,家中還有養豬雞鵝和一塊田,全都要落手落腳打理,在這忙碌生活中,他亦把握機會自習書法、打功夫,日子倒也過得充實。
我們那時代學嘢不用錢,看書拿起筆就自學,人的意志最重要。很感激這段經歷、家庭教育,令我決心不能再這樣窮下去,太刻苦了。
原以為來港生活是新開始,卻迎來更多挑戰。他至今仍記得在來港前兩個月,爸住的木屋失火燒掉,一家人只能寄人籬下。其時又因小學學位不足,他由原先的五年級降至三年級。後來升中時,即使成績是全級第三名,也因年齡限制,只能跟名校擦身而過,入讀職業自修中學,修讀電工、金工、工業繪圖等。
我8月份出生,如果遲一個月出世,條路完全不一樣,就只差一步。今日睇返轉頭,這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無心插柳柳成蔭
他成為中學首位Band 1小學出身的學生,即時平日忙着穿膠花幫補家計,在中學的第一個學期,7科成績都拿下第一。他笑說當年對未來想法是快些畢業出來工作,卻碰巧中學開設了第一屆中六七,接着又考入嶺南大學的工商管理。這奠定了他對「只要努力,上天會鋪好條路俾你」的信念。
就如踏入教育界,也是無心插柳的事,這要多得中學中文老師的提攜,引薦他到職業先修中學當老師。他說:「上天賦予每個人不同使命,我的就是教育,享受其中之餘,更會做得開心和成功。」他慶幸在教育路上遇到不少恩師,如中文老師分享做老師誤人子弟,其罪行比汪洋大盜更嚴重的故事。「老師的言行絕不能誤人子弟,做教育的,影響人一生好深,不只影響一個人,而是影響幾代人。」
學生要教不是罵
又如前任的林日豐校長,分享訓輔主任總是用斬腳趾避沙蟲方式來處理學生搗亂的事例,如在洗手間玩水就封掉洗手間,猶記得他說的「洗手間係要用,唔係用嚟封,學生要教不是罵」,這些教誨令郭校長奉行至今。
老師總不時遇上學生挑戰,他笑說對學生喝罵「唔好嘈、唔好打架」是完全沒用。「嘈吵是小事,年輕人講話總會單單打打,老師轉身寫黑板,他們拿東西扔老師。」
多得他在大學做兼職時,在偶然機會下學會了調解技巧,以發問來代替責罵。「需要罵時一定要罵,但我會笑着罵,當語調愈慢,說話愈堅定,學生愈驚。」學生最怕聽到他心平氣靜地問「你讀書為甚麼」、「你來學校做甚麼」、「你的行為似讀書嗎」等,一連串發問總令學生啞口無言。
尊重學生自主權
調解的重點就是透過一系列問題,引發當事人思考,自主改過。「不要將道理硬套在學生身上,選擇自主權對學生來說很重要。作為老師發問就可以,等學生自己發現問題,再尋找解決方法,自發性改過。」他又會跟學生打開天窗說亮話,鼓勵他將對老師的不滿說出來,尋求彼此一個舒服的相處方式。
有趣的是,他還將「五蘊--色受想行識」融入調解之中,眼見學生在打架是「色」,大家都不快樂的感受是「受」,而「想」是後續如何做和如何解決,如繼續打、找家長解決、老師處理等;「行」是具體的後續行動,如「既然雙方都深仇大恨就絕交啦」,他們自然會想方法來具體落實。「識」是下次遇到相同事件要如何處理。他笑說:「調解就是同一時間處理兩個人,不會偏頗,公平公正,學生自然心服口服。」
郭校長不時以自身經驗,來減少學生走的彎路,特別打好英文基礎的重要性。「從小到大的學習都以母語為主,卡着學習的一定是英文,入到大學全部轉為英文,總有種『早知後生時讀多些』的後悔感。」為此他大力推行英文學習應用程式SoildMemory,鼓勵學生學習。
「想多些學生自發學習,自己也要參加,理解他們的體會和困難。」多年的教學早就讓他知道,跟學生之間要尋找共鳴。他笑說程式內有積分排行榜,校長穩佔榜首,學生全都以打敗他為目標,另類的齊心合力大大加強了學習的氛圍。
記者:劉妙賢